如何避免“火燒功德林”
黃念祖老居士:
您說發一次脾氣,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,一把火燒光,這是根據於‘一點嗔心火,能燒功德林’而來的。但我們想要正確理解經論中的一句話,那就需要聯繫其他經論中文句,融會貫通來理會。例如,經論中說我們看經和念佛的功德,‘如食金剛,決定不消’。
如何避免“火燒功德林”
黃念祖老居士:
您說發一次脾氣,就把多日修持的功德,一把火燒光,這是根據於‘一點嗔心火,能燒功德林’而來的。但我們想要正確理解經論中的一句話,那就需要聯繫其他經論中文句,融會貫通來理會。例如,經論中說我們看經和念佛的功德,‘如食金剛,決定不消’。
幾個消除業障的有效方法
一、學會贊美 尊重他人
在《妙法蓮華經·常不輕菩薩品》中,記載了常不輕菩薩的故事。他是一位始終不輕視他人,修尊重行的菩薩。每逢見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,不管其行為如何,他都會恭敬禮拜,並對他們說:我非常尊敬你們,不敢有所輕視,為什麼呢?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,將來都要成佛。
在佛教中,有一個詞叫「隨喜贊嘆」,我們要經常隨順別人的歡喜,知道贊嘆他人。這樣不僅能助於別人修行得道,也利於我們自身的修行。贊嘆、隨喜他人的功德,也是最簡單、最容易的修行方法,很容易為我們積累功德資糧。
因為我們在贊嘆、隨喜他人功德的時候,清淨心就生起了,內心的污染與雜念也就消除了,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的過程。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,你對別人好,別人不會對你壞。在生活中,如果我們能學會贊美、尊重他人,就能得到別人的贊美和尊重,相得益彰,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,亦是一種積極的助力。
古代有位居士念誦金剛經很精進,有位禪師知道了,勸他一定要迴向極樂世界。否則你雖然很精勤地念誦,雖然會有很大的功德,亦只是成為你繼續輪迴的資糧而已。
在《阿毘達磨概要精解》中,講述了系列關於執著與死亡的故事。
在佛佗時代,一位叫蒂啥(Tissa)的比丘,他得到了一件精緻漂亮的僧袍,非常喜歡,把它掛起來後,心裡想:“我明天來穿”。
--- 秀月
初識嬰靈
我第一次見到嬰靈還是小時候,那時我沒有接觸佛法,沒有中陰身這方面的知識。有一天,我在家裡看到一個小孩,就問媽媽是誰,媽媽說那小孩應該是我的姐姐(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)。我的母親沒有墮胎,但是曾經在懷我姐姐的時候流產了。
我長大後,也完全不了解墮胎方面的信息。前幾年,師父帶我來香港。有一次我要去拜見師父,需要乘地鐵,那是我第一次在香港乘地下鐵。我在地鐵裡就看到很多小朋友很慌張地跑來跑去,他們有的像個嬰兒,有的像個小學生那麼大。我還看到一些小孩子們跟在母親身邊,但是樣子很奇怪,面孔也很怪異,像妖怪一樣。他們的身體都不是完整的,有的四肢殘缺,有的甚至只有一個頭!我當時很奇怪,就問師父:「怎麼會有這麼多小朋友呢?他們都從哪裡來呢?」師父說:「他們是墮胎的水嬰靈。」之所以稱為水嬰靈,是因為他們在被墮胎的時候,是生活在子宮的羊水里的。那一次經歷讓我知道墮胎的人數很多,嬰靈很多,這些嬰靈很痛苦、怨氣很重。
如果正法的脈絡斷了,光是有經本那也沒有太大作用,甚至魔的力量大了,有一天讓你經本失效,你打開經書看,文字都沒有了,白紙一張。佛授記裡面講到這個問題,我看到這個授記的時候我就不理解,怎麼可能呢?我們這印刷的書白紙黑字,有一天翻開來黑字飛了留下白紙,很難理解。沒有辦法理解,我一直就耿耿於懷啊,佛陀講的肯定不會錯,但是我為什麼想不通?
晉宋齊梁唐代間,高僧求法離長安,
去人成百歸無十,後者安知前者難。
路遙碧天唯冷結,沙河遮日力疲殫,
後賢如未諳斯旨,往往將經容易看。
~唐 ‧ 義淨大師 ( 西元 635~713 年 )
佛法的老油條=抗法的人
【大圓滿法訊】佛法的老油條=抗法的人
所謂的佛法的老油條是指修了很多年的佛法,但是五毒卻沒有減少,也稱為抗法者-抵抗佛法的人。
每個人都應該時時自我檢查一下,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就是要去減少五毒,不減少五毒就沒辦法淨化惡業,不淨化惡業要怎麼成佛呢?
佛法常講的"三世怨",第一世修福,第二世因前世的福報而享福,但是不信因果,而沒有繼續修福開智慧,於是造作罪業。在福報享盡的時候,先前的罪業使第三世墮落。
《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》結三世怨
如今世念佛。感人天福報。有福報而無正智。以有福報故。則有勢位富貴。以無正智故。則愚癡而不信因果。夫以不信因果之人。處勢位富貴之地。如虎附翼。益增其惡。故福報愈大。造孽愈多。既造惡業。應受惡報。此所謂三世怨也。
凈土信仰在中國及東亞都非常普遍,所以中國古代就有「家家觀世音、戶戶阿彌陀」之說。印光大師曾說:「果能信願真切,一心念佛,至臨命終時,決定蒙佛接引,往生彼國。」但一個普通人臨終之時,如何知道是佛菩薩接引自己?因為也有可能是魔?這時又當如何辨明?怎樣確保自己是被佛菩薩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?
讀誦佛經,一定得至誠恭敬,如是方可消業障、開智慧。如果漫不經心,甚或污手翹腿等不敬,不唯難獲利益,而其亵慢之罪,有不堪設想者。是故,誦經前,宜將經文的生字查找認熟,然後,寧靜片刻,徐徐讀誦,念茲在茲,心不旁骛。如是誦經,庶可獲致法益。如出現讀錯漏字的現象,誦經的功德就會大打折扣。
茲有一則公案為證: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,也是佛門弟子,軍務之余誦經。有個陣亡的士兵托夢戚繼光將軍,告知明天當遣他妻子前來拜見,請求將軍誦一卷《金剛經》為他超度。第二天,果然其妻悲泣前來懇請戚繼光將軍,戚繼光慈許。次日早晨,為陣亡士兵誦《金剛經》。在誦經過程中,家裡丫鬟給戚將軍送來茶餅,戚將軍見後揮手,示意拿回去,便繼續誦完了經。當天夜裡,夢見那位士兵說戚將軍念的《金剛經》多了兩個字——“不用”,功德不圓滿,所以沒能超度出去。戚繼光追憶,怎麼會多念“不用”兩字呢?哦,原來是向丫鬟擺手,意地中有“不用”的意思,便混入經中了。於是第二天早晨,戚繼光再次誦《金剛經》,把門關嚴,交代一切人等不准干擾,便至誠地誦完《金剛經》。至夜,又夢見那位士兵前來道謝說其已從冥府超度投生善道了。
可見誦經不可掉以輕心,動心起念,幽冥俱通。如是因如是果,可不慎哉!
若是已經讀錯,就要更正讀音,發起懺悔心,在經典誦持完畢後,加誦【懺悔偈】,願罪業消減,並發願以後更要小心讀誦。
【懺悔偈】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,
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我今皆懺悔;
罪從心起將心懺,心若滅時罪亦亡,
心亡罪滅兩俱空,是則名為真懺悔。
轉自學佛網
取經詩
晉宋齊梁唐代間,高僧求法離長安,
去人成百歸無十,後者安知前者難。
路遙碧天唯冷結,沙河遮日力疲殫,
後賢如未諳斯旨,往往將經容易看。
~唐‧義淨大師
《金剛經》云:「凡是經典所在之處,即為有佛。」
佛經是法寶,如果不恭敬,也就是不恭敬佛,龍天護法與法界有情皆不喜,亦對證果與解脫造成阻礙。以下為整理恭敬經典的相關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