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‧三法印的意義

  教主、教徒、教義,是宗教形成的三個條件。世間上每個宗教都認為自己所宣揚的教義是真理,所謂「真理」是有條件的,真理的條件是:1.普遍如此,2.必然如此,3.本來如此,4.永恒如此。

  譬如人有生必有死,中國人如此,外國人也一樣,這是普遍如此、必然如此、本來如此、永恒如此的真理。佛教的「三法印」就是合乎這四個條件的真理。三法印為: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。

  這是說明宇宙人生現象的三條定律,以此三條定律來「印」證佛法的真偽,就像世間的貨物,蓋了印鑑的,可以確定它是真貨;沒有蓋印鑑的,便是假貨,是冒牌的。所以,三法印可以說是印證佛法的根據;它是識別佛法、非佛法的標準。若與三法印相違的,即使是佛陀親口所說,也是不了義法;若與三法印相契合的,縱然不是佛陀親口所說,也可認為是佛法。

  在原始佛教的教理中,三法印是緣起說的思想基礎,緣起說是佛陀教法的代表,兩者意義相通,同為最初的根本佛法。因此,若能理解三法印,也就能把握佛陀的根本思想了。


貳‧三法印的內容

  三法印的內容,廣義而言,是指世間一切幻化的現象。它是原始佛教的基本理論,一切小乘經典都是以「三法印」來印證是否為佛說;大乘經典則以「一實相印」來印證佛法的究竟與否。然而實際上,「一實相印」就是三法印中的「涅槃寂靜」,之所以有不同的立名,實在是因為眾生的根機有利鈍的差別,因此佛陀說法才有廣略的方便,而究竟之理只有一個。今就三法印的內容分述如下:

一、諸行無常

  「諸行」是指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。「行」是遷流、轉變的意思。《俱舍頌疏》說:「造作、遷流二義名行。」《大乘義章》卷二說:「有為集起,名之曰行。」一切事物與現象都是遷流轉變的,所以叫做「行」,這個字本身就包含了無常的意義。「諸行無常」是指世間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,沒有一樣不是在剎那剎那之間遷流轉變,沒有一樣是常住不變的。因為世間上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,因緣所生的諸法,空無自性,它隨著緣聚而生,緣散而滅。譬如有情世間的人有生老病死的現象,器世間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的演變,心念有生住異滅的變化,因此,一切法在時間上是剎那不住,念念生滅;過去的已滅,未來的未生,現在的即生即滅,它是三世遷流不住的,所以說「無常」。

  根據經論所說,「無常」有二種,一為「念念無常」,一為「一期無常」。

  1.念念無常:念,剎那的意思。《探玄記》說:「剎那者,此云念頃,於一彈指間,有六十剎那。」可見剎那是極短的時間。在世間所有事物中,變化速度最快的,莫過於我人的心念,根據《婆娑論》說:「一晝夜間,有六十四億九萬九千九百八十剎那五蘊生滅。」說明心念的生滅,剎那不住,比閃電還要迅速。《寶雨經》說:「此妄心如流水,生滅不暫滯;如電,剎那不停。」

  除了心念是剎那不停、念念無常以外,任何器物由新到舊,都不是突然變化,而是剎那剎那間漸漸變化而成的,所以說「念念無常」。

  2.一期無常:在一段時間內,遷流代謝,終歸壞滅,稱為一期無常。事實上,一期無常是由念念無常累積而來的。譬如人的生老病死,物的生住異滅,世界的成住壞空,都是由剎那剎那的漸變,累積成一期的突變。

  諸行無常之所以為三法印之一,是因為它對我們的人生具有積極的激勵意義。因為「生死事大,無常迅速」,所以容易生起宗教心,努力修行;生理細胞的新陳代謝是諸行無常的現象,因此可常保身體的無限活力;「長江後浪推前浪,世上新人換舊人」,人事的新舊更遞也是諸行無常的變化,因此一個社會有機體就能常顯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機。佛陀當初之所以捨棄世間榮華,出家學道,是有感於人生的無常;成道之後,也以苦、空、無常的人生真象來開示眾生,因此原始佛教教團的成立,可以說是源於佛陀對於諸行無常的體悟。《大般涅槃經》卷中說:「一切諸行悉無常,合會恩愛必歸別離。」體念無常,能激發廣大菩提心,完成自己,也救護一切眾生。

二、諸法無我

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,不但「無常」,而且「無我」。「諸法無我」是指一切有為、無為法並無獨立的、不變的實體或主宰者。這裏所說的「法」,是指宇宙間所有的事物,包括物質現象和心識活動等,是有形無形事理色心的通稱。所謂「我」,是主宰和實體的意思;「我」是恒常不變的實體,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;「我」既無聚散離合,也無變化生滅的實體,是獨立自主、永恒不變的主宰者。然而,世界上有沒有這種單一獨立的、自我存在的、自我決定的永恒事物?一般宗教對此都是肯定的。如婆羅門教就認為世界是由大自在天(大神)所創造的,天主教也認為有一個萬能的上帝,上帝創造世界,創造人類,上帝主宰一切。但佛教卻反對這種說法,認為一切事物皆依因緣而生,緣聚則有,緣散則滅,彼此之間相互依存,並無實體性,因此說「諸法無我」。無我有二種:

1.人無我:是說一般人執著為「我」的身體,是依煩惱業集、五蘊諸法所成,所謂「五蘊和合,假名為人」,是虛妄不實的,如樑柱瓦椽和合而有房舍,離開樑柱瓦椽則別無房舍,因此有情眾生只是五蘊諸法所成,沒有實體的我,所以說「我」只是假名而已,就如命名為人、狗、貓,都只是一種假名方便,沒有一定的實體。

2.法無我:世間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依靠種種條件因緣所生成,沒有本來固有的獨自本性,也就是空無自性,如幻如化,因此說法無我。

  由此可知,「諸法無我」是指一切事物皆無自性,無自性即「緣起性空」,這是佛教的根本教義,所以要正確的把握佛教,必須徹知一切法無我。

三、涅槃寂靜

  「涅槃」就是四聖諦──苦、集、滅、道中的「滅諦」。《大乘義章》卷十八說:「外國涅槃,此翻為滅,滅煩惱故,滅生死故,名之為滅。離眾相故,大寂靜故,名之為滅。」《華嚴大疏鈔》說:「譯名涅槃,正名為滅。」《涅槃經》說:「滅諸煩惱,名為涅槃。」可見涅槃是指熄滅煩惱、生死、痛苦、人我等種種無明火焰,而達於寂滅無染,充滿快樂、光明、自由自在的境界。

  「寂靜」謂遠離煩惱,斷絕苦患,也就是涅槃的異名。涅槃境界遠離諸苦,湛然常住,無生無滅,所以稱為寂靜。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七十說:「三苦永離故,名為寂靜。」《雜集論》卷八說:「何故名寂靜?於現法中,彼果心苦,永不行故。」

  從以上的解釋可知,「涅槃寂靜」是一種滅除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等諸煩惱,身無惡行,心無惡念,身心俱寂的一種解脫境界。

涅槃的種類可分為:

  1.本來自性清淨涅槃:又名本來清淨涅槃、性淨涅槃、自性清淨涅槃。一切諸法的萬相,它的理體就是寂滅的真如,所謂性淨涅槃,就是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如。

  2.有餘依涅槃:聲聞、緣覺、菩薩三乘聖者,雖已滅除三界煩惱,更不起業,但是尚且餘存過去業力所感受的依身(肉體)未滅,因此名為有餘依涅槃。

  3.無餘依涅槃:煩惱既盡,由過去業力所感受的依身也滅除,無有遺餘,因此名為無餘依涅槃。

  4.無住處涅槃:菩薩以有大智慧故,斷離煩惱障、所知障,不住於生死迷惑的世間。由於懷有大慈悲,積極救護眾生,因此也不住於涅槃,獨自享受安樂。迷惑染污的世間固然不住著,常樂我淨的涅槃也不住著,因此名為無住處涅槃。

  除了上述四種涅槃之外,尚有一種大涅槃,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意思為如來的法身。《勝鬘經》說:「法身即如來大般涅槃之體。」大涅槃是諸佛的法界,是諸佛甚深的禪定,也就是「常樂我淨」的境界,此境界惟佛能證,所以《法華經》說:「惟如來證大菩提,究竟圓滿一切智慧,是名大涅槃。」

  其實,涅槃佛性是人人本自具足的,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時,曾說:「奇哉!奇哉!大地眾生,皆有如來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執著,不能證得;若離妄想,一切智、自然智,即得顯現。」可見自性清淨的涅槃佛性,人人具足,但被煩惱、執著、無明等客塵蒙蔽而不能顯發。佛陀說三法印,就是為了破除眾生的我執,以引導眾生出離生死之苦,而得涅槃之樂。所以《法華經》說:「我此法印,為欲利益世間故說。」


參‧三法印的正確認知

  過去佛教一直給人悲觀消極、遁世避俗的印象,這是因為一般人對佛教所說的「苦」、「空」、「無常」等義理,有了錯誤的理解,以為佛教只是消極的講苦、講無常,卻不知道其中的目的,是為了讓眾生認識苦、空、無常的人生真象,從而發起欣樂厭苦之心,積極地追求究竟涅槃之樂。因此,我們對於三法印應有以下的認識:

一、無常才有希望

  佛教講「諸行無常」是要告訴我們,雖然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,隨時都在遷流變化,如「好的事情會變壞」是無常,但是「壞的事情會變好」,也是無常,所以無常也有它積極、樂觀、奮發的一面。譬如一個貧窮的人,只要他肯勤勞努力,也有發財的一天,因為貧窮的現象也是無常變化的;做事遇到挫折,只要能夠堅持下去,就可以改變逆境,因為世事是無常的,不會有永遠的災難。因此,無常給人生帶來無限的光明、希望與生機。

  此外,無常可以提醒我們珍惜生命,把握時間,可以使我們脫離一時的貪慾。尤其學佛的人,有了「生死事大、無常迅速」的無常觀,才能精進不懈,進趣佛道,及早成就。所以,無常才能進步,才能更新,才能生生不息;無常蘊藏著無限的生機,是最實在、最親切的真理。

二、無我才能和眾

  佛教講「諸法無我」,是為了破除眾生對自身的「自我愛」,以及對我所有物的「境界愛」。因為我們執以為「我」的身體,是四大五蘊假合而有,隨著緣聚而生,緣滅而散,毫無「自主」可言。而且從生到死,無時不在生滅變化,因此不是「恒常」而固定不變的。尤其身是眾苦所聚,生理上有飢寒、疾病、疲勞等諸苦;精神上有憎怒、畏懼、失意等苦。當眾苦逼迫時,欲離而不能,根本無「自在」可言。因此,《摩訶止觀》說:「無智慧故,計言有我;以慧觀之,實無有我。」

  不過,這裡所說的「無我」,並非說沒有我這個人,而是要我們擺脫有形對待關係的束縛,使自己安住於無人我、無對待的境界中;換句話說,無我是要我們泯滅人我對待,把「我」融入大眾中。

  佛教是非常重視大眾的宗教,離開大眾就沒有佛法。所以,學佛的人,首先要培養「以眾為我」的性格。能夠「無我」,才能融入大眾,才能「以眾為我」。所以,「無我」是個人修行的根本。

三、涅槃才是究竟

  「涅槃」是佛教最圓滿的世界,但是一般人不了解涅槃的意義,以為涅槃是死後的世界。如某某人去世,便說得大涅槃了。其實涅槃不是死亡,而是與死亡截然不同的超脫境界。涅槃是不生不死、無為安樂、解脫自在的意思;涅槃是滅除我執、法執,滅除煩惱障、所知障,是度脫生死的意思。譬如一個犯人被杻械枷鎖繫縛時,是毫無自在可言的,一旦卸除了,便得解脫;眾生被貪瞋痴等煩惱所繫縛,也不得自在,如果修習佛法,斷除煩惱,便得解脫,解脫就是涅槃。

  人生在世,短短數十寒暑,白雲蒼狗,無非夢境;「大廈千間,夜眠不過八尺;良田萬頃,日食不過幾斛。」面對這樣有限的生命,如果我們能證悟涅槃,就能突破時空的藩籬,將生命遍佈於一切空間──豎窮三際,橫遍十方;充滿於一切時間──亙古今而不變,歷萬劫而常新。這樣的生命無所不在,無處不有,可以超越死亡和無常的恐懼,在無限遼闊的時空中生生不息。

  因此,我們對涅槃應該有這樣的認識:涅槃是人生最究竟的歸宿,涅槃之樂不是死亡後才能得到,而是當下就可體證的。能夠對涅槃有正確的認識,才能得到真實究竟的常樂我淨,才能體會諸佛千古無我的涅槃妙諦,這是我們學佛應有的認識!


轉貼出處:http://www.masterhsingyun.org/article/article.jsp?index=6&item=61&bookid=2c907d4945216fae014569962c35052c&ch=3&se=3&f=1


諸行無常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,過去有的,現在起了變異,現在有的,將來終歸幻滅;

諸法無我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,無有我的實體;所謂我的存在只是相對的生理和心理幻象。

涅槃寂靜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,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,無為安樂,故涅槃是寂靜的。


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項標準來驗證教說是否屬於佛教正法,有如世間印信,用為證明,故名法印。其內容可見於《雜阿含經》,但將這三種教說並列,稱為三法印,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。

摘自維基百科


出自於大智度論:「通達無礙」者,得佛法印故,通達無礙;如得王印,則無所留難。問曰:何等是佛法印?答曰:佛法印有三種:一者、一切有為法,唸唸生滅皆無常;二者、一切法無我;三者、寂滅涅槃。


  佛法與外道的差別,大乘與小乘的差別。龍樹菩薩在<大智度論>裏,以小乘說「三法印」、大乘說「一實相法印」,為肯定的判別。 也就是說,一切之小乘經,以三法印印之,證其為佛說;大乘經以一實相印印之,證其為大乘之了義教。

大智度論二十二曰:「一切有為法無常,一切法無我,寂滅涅槃,是佛法義,是三印,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,雖種種多有所說,亦無能轉諸法性者,如冷相無能轉令熱,諸法性不可壞,假使能傷虛空,是諸法印如法不可壞。」

  此三及一為什麼都稱名印呢?印是楷定義,是真實故,一切論者不能改移,不能破壞;這真實義理,楷定一切法,所以名「印」。若無此三法印印之,即是魔說。如世公文,得印可信,故名三法印:

一、諸行無常印:言一切之有為法,念念生滅而無常也。謂世間生死及一切法,皆是無常。 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,過去有的,現在起了變異,現在有的,將來終歸幻滅; 眾生不了,於無常法中執為常想,是故佛說無常,破其執常之倒,是名無常印。

二、諸法無我印:世間生死及一切法,皆是因緣和合而有,虛假不實,本無有我。眾生不了,於一切法強立主宰,執之為我;是故佛說無我,破其著我之倒,是名無我印。(法之名,通於無為法。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,無有我的實體)

三、涅槃寂靜印:梵語涅槃,譯為滅度。言涅槃之法,滅一切生死之苦而為無為寂靜。一切眾生不知生死是苦,而更起惑造業,流轉三界。是故佛說涅槃之法,令其出離生死之苦,而得寂滅之樂,是名涅槃印。(三界者,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也。)

  小乘經中,若有無常、無我、涅槃三印,就是佛說的法,依教修行,可以證道。若沒有三法印,就不是佛法,是魔所說。 大乘經中,但有一法印,即諸法實相,是佛所說,名了義經。若無實相印,即是魔說。

玄義八曰:「釋論云:諸小乘經,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,即是佛說,修之得道,無三法印即魔說。大乘經但有一法印,謂諸法實相,名了義經,能得大道,若無實相印,即是魔說。」
蓮花面經曰:「一切行無常,一切法無我,及寂滅涅槃,以三是法印。」
法華經方便品曰:「我以相嚴身,光明照世間,無量眾所尊,為說實相印。」

  三法印與一實相印是佛法與外道理論的不共區別,為如來親口宣說的。得著這法印的人,即能於一切法通達無礙。

大智度論曰:「得佛法印故,通達無礙,如得王印,則無所留難。」
大智度論二十二曰:「佛法印有三種:一者一切有為法,念念生滅皆無常;二者一切法無我;三者寂滅涅槃。.……初印中說五眾,二印中說一切法皆無我,第三印中說二印果。……摩訶衍中說諸法不生不滅,一相所謂無相。」

  由此也就可以知道,合乎三法印與一實相印的道理是佛法,與三法印一實相印不符的道理,就不是佛法。學佛的人,對於具有這正印的教法,即可信受奉行。

佛陀教育基金會:http://www.budaedu.org/doctrin/d29.php3


釋大寬法師解說:三法印  簡述如下 :

a)眾生因為無始無明, 無量劫來一直在此岸宇宙裡生死輪迴, 不知此岸所有一切皆是因緣所生法, 緣聚則生, 緣散則滅, 並無永常不滅之行, 亦無永歸我屬之法, 妄求永常永我不得而生憂悲苦惱

b)眾生唯有透過學習佛法, 了解此岸一切皆是自作自受, 徹底改過向善, 去除 “執著”“分別””妄想”  "無明" , 狂性自歇, 歇即菩提, 就能證得寂滅涅槃, 回歸彼岸自性無相之實相, 亦見大光明中無因無果, 而本自具足無量萬法之功德莊嚴, 才能真正達到 "常"  "樂"  "我"  "淨" 之妙境)

釋大寬法師解說詳文:http://www.buddha-hi.net/re/thread-119246-1-1.html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femirror 的頭像
    lifemirror

    《學好孔孟》

    lifemirr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